第四百八十六节 政体-《我要做皇帝》


    第(3/3)页

    即使有人想要反对,但仔细掂量了一下自己的分量后,这些人就明智的做出抉择:

    下一刻,几乎所有大臣,全部出列,高呼:“陛下所制,实乃万世不易之策,维陛下能作威作福,请下诏公之于露布,行之于天下!”

    不是没有反对的,实在是公孙昆邪的榜样就在眼前!

    要想不被精神病、因劳成疾,就只有乖乖合作一条路可走。

    当然,更重要的是:反商仇商,在汉室属于政治正确。

    无论是朝堂还是民间,对商人的不满和仇恨,早已不是一点两点,一天两天了。

    打击商人,抑制豪强、控制兼并,抚恤孤寡、尊老爱幼,这些价值观构成了汉室的普世价值。

    就算是对商人最亲近最温和的儒家各派和当政的黄老派,其实也是恨不得商人们去死!

    这就是在汉室政权中商人们的悲哀所在。

    他们空有庞大的财富,无穷的资源,但在政治上,他们没有一个盟友和合作者,甚至连同情他们的人都没有!

    他们的名声,在汉室社会是仅次于宦官群体的第二臭名昭著。

    至于社会地位,说的难听点,还不如一个落魄的文人!

    譬如历史上,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的故事就很好的诠释了商人们的尴尬。

    以卓王孙的财富,放在后世,一个政协常委跑不了,甚至能与国家总理对话,但在这个时代,一个尚且没有发迹的司马相如,却能成功的在他身上咬下一块肉。

    你放后世,哪怕是宋明之时,试试?

    看看可有那个胆大包天的穷酸敢勾引盐商的女儿,甚至私奔后,毫发未伤?

    所以,当天子与丞相、御史大夫达成一致后,即使有些人与商人们有些关系,拿过他们的好处,但是,在这样的关键时刻,却一个站起来为商人们说话的人都没有。

    像历史上昭宣时期,盐铁政策之所以被官僚反扑,甚至差点夭折。

    那是因为当时的官僚主体,已经变成了以地方豪强利益为代表的儒家官僚。

    而在此时,不好意思,整个汉室朝臣九成以上来自于列侯贵族元老勋臣。

    他们的利益来自于封国,来自于自己的爵位以及特权。

    与地方真是没有什么联系。

    这也是为什么,汉室前中期可以拿地方豪强以及商人不当人看,动不动就杀全家,而昭宣之后,却再也不提压制地方豪强,控制土地兼并了。

    因为,国家的执政者,已经从军功列侯阶级和元老阶级变成了地主阶级。

    所以,小猪发布告緍令时,没有人喊‘与民争利’。

    反而昭宣时期,政府不再严控商人地主豪强后,反倒有人觉得国家‘与民争利’了。

    这就是所谓的屁股决定脑袋,阶级决定政体。(未完待续。)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