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按照安排,路博德应该前出居延,到浚稽山附近接应。 但,事实是——当李陵大军被匈奴主力包围在浚稽山的峡谷,奋勇作战,带的五十万支箭都射光的时候。 路博德带着的数千军队,却还在居延观望…… 而路博德可是老将,甚至可以说是名将了! 他以右北平太守追随霍去病转战了大半个世界,后来还以卫尉官领伏波将军灭亡南越! 从北方打到南方,几乎转战了全世界,可谓战功赫赫! 本来,这样一位经验丰富,战功赫赫的老将,为李陵殿后,并作为接应李陵的主将,无论如何都可以安全的接回出塞的李陵部。 但事实却是——李陵出塞前后数月,仅仅在浚稽山里就抵抗和迟滞了匈奴主力数日。 而在距离李陵所部被包围的峡谷地区不过数百里的居延。 本来应该已经赶来接应的路博德所部,却在这几个月里,只向前进军了不过两百里,甚至都没出居延边墙范围! 用蜗牛速度,都不足以形容路博德! 这个悲剧,告诉刘彻,假如按照现行的斩首积功制度继续下去。 未来,可能会出现许多个李陵一般的悲剧。 前方的骑兵打的激情四射,而后面的步兵和接应的军队,却在蜗牛一样的爬。 这在历史上的汉匈战争期间,曾经上演过无数次。 不止一个李陵,栽在援军和接应部队赶到不及时或者干脆隔岸观火之上。 而导致这一切的缘故,除了私人恩怨,武帝后期军队素质下降等因素之外,最大的原因就是后方部队缺乏积极性。 毕竟,前面的骑兵,打的再好,与后面的军队也没有太大干系。 既然是这样,为什么要那么积极呢? 慢悠悠的向前蹭岂不是更好? 自马邑之战后,刘彻就一直在通过军法官系统,摸索着改革首级积功制度。 到现在,通过一次次尝试和不同的试点,刘彻也已经差不多有方案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