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破绽【二合一】-《战国大司马》


    第(1/3)页

    『方城的骑兵,人数竟有两三千之众?这可不好办……』

    在得知了斥候前来禀报的消息后,白起麾下秦将胡郁闭着眼睛思考着对策。

    或许世人都觉得,秦国对待前来投奔的人不分贵贱,皆能重用,比如曾对秦国做出重大贡献且影响秦国极深的卫鞅、张仪等等,皆出身其他国家。

    但事实上并不然。

    秦国重用卫鞅、张仪等人,那是因为卫鞅与张仪皆出身中原诸国,来自秦国曾经需要仰望的国家——在秦国崛起之前,这天下其实隐隐有一条鄙视链,即中原各国的人看不起秦楚两国的人,而秦人又看不起义渠人等彻彻底底的异族。

    直到后来秦国逐渐强盛,才逐渐改变成秦人看不起中原各国的人。

    但有所区别的是,秦人对中原各国的看不起,是那种“昔日你对我爱答不理、今日我叫你高攀不起”的那种带着报复性的看不起,跟看不起义渠、匈奴、林胡等异族还是有本质区别的。

    事实上,对异族最具包容的,其实并非秦国而是赵国,且赵国也是迄今为止容纳、同化异族最多的国家,曾经赵国的国相肥义便是白狄出身。

    但在秦国,异族人想要得到一定地位还是很不容易的,尤其是对秦国一时臣服、一时反叛,反反复复几十年的义渠人。

    鉴于此事,胡郁很珍惜如今在秦国得到的军职。

    与大多数好战无谋的义渠人不同,胡郁早已经预测到了他义渠国的覆亡,别看他义渠的王如今还在秦国的王宫,甚至于传闻中还让秦王的母亲宣太后给他生了两个儿子,可义渠国的土地,却在近十几年中逐渐被秦国所吞并。

    他义渠那位愚蠢的王,眼中只有地位与美貌并存的那位宣太后,不顾国家、不顾子民,因此预测到自己国家日后命运的胡郁,便早早地带着一干同族弟兄投奔了秦国。

    像他们这种没有文化的异族人,在秦国就只有投军一条出路,就算是看过一些中原兵法的胡郁,在秦国也是从小卒坐起,凭军功一步一步升上爵位——军功爵制是秦国的铁律,秦国在这方面还是很公平的,哪怕检验军功的官员也看不起他,但至少不会克扣他的军功。

    但问题是,秦人作战也很勇猛,就算他们出身义渠,亦跟寻常的秦人相差不了多久,以至于在秦国参军多年,胡郁也只是获得了一个官大夫的爵位,换算成其他国家的军职,大概也就是旅帅的程度,统率五百名兵卒。

    可没想到的是,去年穰侯魏冉亲自在各军选拔,且挑中了他,命他训练骑兵,且一开始就给了他三千人的编制。

    这简直就是上天赐予的机会,胡郁自然不会错过,打起十二分精神挑选士卒,训练骑兵,正因为他筛选严格,因此在这支骑兵组建半年之久后,他麾下的骑兵仍维持在两千人,很难有所提高。

    但胡郁也可以拍着胸口自豪地表示,他训练出来的秦国骑兵,每一人都不逊色他义渠的战士多少,无论是悍勇、还是杀敌的技术,唯一有所欠缺的,即只有这些秦国骑兵的箭术。

    这也难怪,他义渠有中原人口中西羌的血统,义渠的孩童六七岁大时就懂得使用弱弓,再大一点甚至还可以结伴狩猎,这自然不是寻常秦人可比。

    不过对此,他的主将白起并不在意,甚至委托穰侯魏冉告诉了他们解决的办法,即用弩取代弓,成为骑兵的远程杀敌兵器。

    正是那个时候,胡郁第一次听说了一支骑兵,一支由魏将蒙仲率领的骑兵。

    他麾下的秦国骑兵,就是在主将白起的要求下,效仿那支魏国骑兵而组建的,而如今,那支骑兵被称作“方城骑兵”,是他们被调来宛、方之地的最主要原因。

    想来谁都有各自的骄傲,胡郁亦不例外,他的骄傲,即是义渠的骑兵。

    他义渠作为中原人口中西羌的近支,游牧民族的后人,他们诞生骑兵的时间,可要远远早与中原。

    甚至于,此前胡郁从未听说过中原有什么骑兵。

    不得不说,这固然是胡郁孤陋寡闻,但不可否认,纵使是赵国出现骑兵这一兵种,距今也不过是几十年而已,并且,赵主父主持胡服骑射改革,在赵国正式组建了骑兵,距今只有短短十几年,而在此期间的其他国家,确实没有骑兵。

    包括魏国这唯一一个像曾经的晋国那样称霸中原长达百年之久的国家,也只是因为蒙仲的出现,才诞生了第一支骑兵,且这支骑兵至今为止甚至还不被魏王所知,更别说什么重视。

    正因为这种种,胡郁此前并不是太重视方城的那千余魏国骑兵,直到今日他从斥候口中得知方城骑兵的规模竟有两三千人,才使得他稍稍在意了一些。

    但这份在意,也仅仅只是因为对方的人数而已。

    这不,在派人向白起禀报了方城骑兵的真实规模后,胡郁便开始思考一个问题,即如何歼灭对面那支骑兵。

    他很清楚他这支骑兵被组建的原因,那正是因为白起在蒙仲手下的骑兵吃了亏,换句话来说,他这支骑兵的天然宿敌,即是方城骑兵,并非方城的其他军队。

    “吱嘎。”

    身背后的屋门开启,六七名秦卒嬉笑着从屋内走了出来,颇显亲近地与胡郁打着招呼:“将军。”

    此时细听这几名秦卒走出来的那间屋子,屋内隐约仍能听到几名女子压抑的啜泣声,带着无尽的绝望。

    “唔。”

    胡郁点点头,旋即吩咐那几名秦卒道:“将村邑内的粮食、衣物,统统搬上马背带走……”

    “喏!”

    那几名秦卒抱了抱拳,期间有一人舔舔嘴唇问道:“将军,屋内的那几名女子……能带走么?”

    “不可。”

    胡郁摇了摇头,平淡地说道:“那些女子的呼喊、哭声,会暴露我军的驻地。”

    “那……杀了?”那名秦卒犹豫地问道。

    话音刚落,就有另外一名秦卒笑着骂道:“你这家伙的心肠还真是狠毒,方才明明还很喜欢那几名女子的……”

    “我只是随口一说……”

    听着那几名秦卒的议论,胡郁压了压手,沉声说道:“好了,去告诉其他人,再过一刻,所有人撤离这座村邑。”

    “喏!”

    那几名秦卒抱拳应了一声,其中有人窃笑着问道:“话说回来,将军,您真的不去尝尝滋味么?那些女子……”

    胡郁淡淡一笑:“快去吧。”

    “喏!”几名秦卒抱拳离去,顺着传来女子啜泣声的几间屋子走去,提醒屋内那些仍在享受的同泽。

    看着这些人的背影,胡郁瞥了一眼敞开的那间屋子,微不可查地摇了摇头。

    纵容麾下士卒的恶行,这是能最快得到士卒拥护的其中一种方式,这不,在国内时还对他义渠人的身份私下有所议论的诸骑卒们,在郾城只不过短短几日工夫就变得服服帖帖,甚至于当他亲自率军袭击郾城境内的村邑时,他麾下的那些骑卒们还争相跟随。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