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正统十四年的春天(上)-《大明枭臣》
第(3/3)页
他没有像一些小说主角那样直接变成明英宗本人,甚至没有一丁点势力可言————一个小旗连十个战兵都不齐,只有5个勉勉强强会用一下火铳的工匠,太微不足道了。
就算拿命去在生死之间搏斗,拿下来了不可思议的胜利,几个月下来,时间进入明英宗正统十四年,他作为一个百户,实力已经达到了同仁们所不敢想象的地步。
在莽古山中取得的堪称辉煌的战果,也让指挥使把自己视为了最得力的手下之一。孟养城方面,对于姜榆罔在莽古堡的各种物资上的请求几乎是随叫随到,简直就是一支训练有素的后勤团队。
毕竟姜榆罔在山中两次大战取得的战果,是明面上占据孟养城,实则被困在孟养城的指挥使的唯一一丝希望与慰藉。他不敢违抗上方的军令,但孟养一带严酷的现实又让他不得安寝,姜榆罔的存在几个月下来已经成了他的支柱。
不说姜榆罔坚守莽古山给孟养城的防务带来了多少帮助,最不济的情况下,真的孟养城破,明军战败了,把姜榆罔取得的战果拿出来上报,也可以保住自己的官位和性命了。
但是,姜榆罔的实力依然是不够的。相比北方的瓦剌骑兵,麓川势力也许单兵实力远远逊色,甚至被明军碾压,但是胜在人数众多,补给充足。、这补给充足可不只是因为地利而带来的物资补给的优势,更是源源不断的有生力量的补给。
漫长的战争中,明军因为大大小小的战斗和瘴疠毒虫的侵扰,伤亡惨重,但是因为卫所制的限制,和远征他乡的地理条件,再加上大军出征要面对的各种朝廷上下资源调配的压力,战争的供应能力已经到了极限。
战死或受伤的士兵的空缺难以弥补,部队越打越少,和麓川军的军力差距随着战争的推进逐渐缩小,战争陷入了难以拯救的僵局。
这种僵局,是动辄以万计数的战兵差距和庞大的后勤供应压力造成的,姜榆罔虽然已经几乎在莽古山中实现了奇迹,从一个半编的小旗出身,带着莽古山上几十疲惫之兵,最终成为了莽古山的霸主,消灭了活跃于此的上千麓川军,但是对于整体的战争大局来说,还是如蚍蜉撼大树一般,几乎让人绝望。
因此,在一开始认清现实后,姜榆罔很快就放弃了依靠自己的力量,主动击败麓川军,提前结束麓川之战,从而改变土木堡之变的悲惨历史这样不切实际的想法。
他的计划是在将来的大战中,依靠莽古堡的势力来阻挡住麓川军对孟养城的攻势,保住孟养城的据点和明军全部的后勤组织的稳定,从而保证对江头城麓川军势力老巢的进攻的成功,最终实现麓川之战的完全胜利。
如果没有机会改变土木堡之变的浩劫,那么至少扭转麓川之战的惨胜,让麓川真正成为明朝的治下,而非让大明威风扫地,在各个附属势力中权势尽失的源头。
按照这种想法,他一步步地推进着自己在莽古山的安排,最终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就。
无论是莽古堡的建立,从莽古山的村寨中开始源源不断地获得新的人力,还是在一众工匠的帮助下,艰难却稳步推进的各种近代工艺的复原,又或者是最直接的军力的扩充,从百户,到两个连的建制和情报部的发展,他都在朝着自己的计划稳步前进。
可是令他不无悲悯的是,随着时间的无情流逝,他走向自己在麓川战场上的胜利的同时,命运也在一步步靠近着它既定的轨迹,土木堡之变将要发生了,而随之而来的明朝的动荡与衰落也显然不会缺席。
该如何为改变这悲哀的命运而出力?姜榆罔思考着。依靠部下军队中大量的麓川本地人,再加上军功来获得上级支持,成为麓川一带的管理者,由此获得更大的力量是一个方法,而那之后呢?
麓川的冬天渐渐过去,迎来的是正统十四年的春天,在那之后,曾经是最坏的时代到来,而姜榆罔想要改变这一切。
这一夜,气温陡升,姜榆罔睡得很不踏实。借着纸灯的火光慢慢誊抄用于识字班的简体字本的阿天,看着翻来覆去眉头紧锁的姜榆罔,轻轻一笑,轻轻拍着姜榆罔的背,助他入睡。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