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安国军一向重视情报工作,对于新军自然十分关注。 虽然经过了两个月的训练,新军整体上还比较稳定,但是离真正归心还有一段距离。 再说了,新军并不是人人都对安国军信心十足,有些人容易被说服动摇也很正常。镇抚司要做的就是将这种动荡消灭在萌芽状态,减少因此带来的损失。 除了监视与新军异常往来的人员,加大思想工作,坚定新军们的信心和信仰也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只有自身硬起来,才会不惧外界的诱惑和腐蚀。 这个世界这么重视士兵思想工作的除了安国军也是没谁了。 通过反复的灌输,还有不时开展的忆苦思甜活动,加上良好的待遇,可以说这些新军对安国军的归属感正在一天天加强。哪怕外界将安国军传得危如累卵,士兵们的情绪总体还算比较稳定,并没有出现人心惶惶的情况。 至于那些意志不坚定,被敌人拉拢过去的新军士兵和军官们,镇抚司为免打草惊蛇,只是登记在册,留了一些后手,而没有采取其他行动。 时间一天天的过去,刘孔昭的军队终于来到了南京城外,繁华了两百多年的南京城自从成祖朱棣靖难之后再次迎来了攻城的大军。 城外的叛军浩浩荡荡规模十分庞大,声势骇人,自然引起了城内的阵阵骚动。 似乎城外的大军给了很多人勇气一般,公开反对、指责鲁若麟的人纷纷跳了出来,打头阵的就是首辅钱谦益。 作为东林大佬,钱谦益的这个首辅当的非常憋屈。不说一言九鼎,在内阁里的话语权甚至没有次辅陈新甲高。这一切都因为陈新甲有拥立之功,更加上背后有鲁若麟鼎力支持。 刘孔昭他们之所以能够闹得这么大,除了自身的影响力之外,江南士林暗中推波助澜也有很大的关系。就好比刘孔昭几十万大军的日常消耗,有很多都是江南大族们暗中捐献的。 所以说这次的动静闹这么大,是各方势力联合起来的结果,目的就是将鲁若麟搞下去,换上他们自己掌权。至于把鲁若麟搞下去之后谁来抵挡李自成的事情,他们觉得凭手上现有的兵力,已经足够了,也不知道是谁给了他们这么大的信心。 朝中大臣现在都在给朱慈烺上书,要求惩治鲁若麟以平息外界的怒火。最不济也要鲁若麟离开南京回到辽南去,这在他们看来已经是非常仁慈的结果了。 与鲁若麟交好的陈新甲也在被弹劾之列,现在已经回家待罪了,朝堂之中尽是反对鲁若麟的声音,似乎算定了鲁若麟不敢将他们怎么样一样。 此时的鲁若麟在做什么呢? 鲁若麟正忙着整顿兵马,找到城外叛军的主力,准备一举将其打垮。 不是鲁若麟瞧不起这些乌合之众,要不是为了等他们集结到一起,鲁若麟才不会忍气吞声这么久。 至于那些在朝中上蹿下跳的家伙们,鲁若麟冷眼旁观,任由他们蹦跶,反正有的是机会收拾他们。只要自己手里有兵,城里的民兵们又牢牢掌控在他手里,量那些色厉内敛的家伙们玩不出什么风浪来。 如今的刘孔昭无疑站在了人生的巅峰,南京城外的数十万兵马都归他管,加上身上密旨册封的大将军头衔,使得他意气风发、顾盼自雄。 刘孔昭将主力部队放在了西门,这里将是他们的主攻方向。 黄得功和刘良佐的人马是刘孔昭手里的绝对主力,也被他放在了西门,此时三人望着对面的南京城,心情十分的激昂。 “待明日破城,两位都是我大明朝的有功之臣,高官厚禄不在话下。”刘孔昭这个时候也没有忘记给黄、刘二人打鸡血,希望他们能够在接下来的战斗中下死力。 “大将军临危受命、拨乱反正,自然是居功至伟,破城之后,国公之位可期。”黄得功把从谋士那里学来的话背了一遍,让刘孔昭听得哈哈大笑。 “借两位吉言了。不过上天有好生之德,我等也不想多做杀戮,如果鲁若麟愿意出城投降,我等还是应该放其一条生路。”刘孔昭故做大度的说道。 “对,对,能不打还是不打的好。”刘良佐连忙点头附和。 虽然刘孔昭他们人很多,但是除了黄得功和刘良佐的人马,其他人除了一些原本属于卫所军官的家丁,剩下的都是赶鸭子上架随便拿个东西当武器的乌合之众。 第(1/3)页